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
0571-88965880

打印腾智课堂
酒驾or醉驾,行拘or刑拘,傻傻分不清楚?一起来学习
发布:2016年09月22日  浏览:5972次
【唐心乐】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刑事部律师助理。

前段时间解答了不少身边小伙伴的法律咨询,笔者默默地发现,除了一般的“欠钱不还”、“老板不发少发工资”等民事方面的借贷、劳动纠纷,涉及到刑事方面的竟然清一色都是“唉,我有个朋友/亲戚,前几天喝了酒开车,结果被交警查到抓进去了,这怎么办啊?要关多久啊?……”看来醉驾入刑之后,敢于挑战法律的“酒鬼”仍不在少数。在这里,笔者不得不变身马路小红帽,再次提醒各位圈友,“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”。这句话虽然一直被挂在嘴上念叨了无数遍,但还是有许多人,抱了一次侥幸心理,就尝到了苦头。

除此之外,笔者还发现,到底是酒驾还是醉驾,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,不少人还傻傻分不清楚。此前就有小伙伴联系笔者,满心急切地希望请一位律师,为醉驾刑拘的亲属办理取保候审,笔者要求其尽快了解具体案情后再详谈。结果第二天笔者却被告知,其亲属并未达到醉驾标准,只是一般的行政拘留7天,是家属未弄明情况就着急忙慌了一场。所以笔者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大家来科普一下。

酒驾≠醉驾?非也。其实在法律中,“酒驾”的全称为酒后驾驶,而酒后驾驶中具体又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(简称“醉驾”),所以应当说是酒驾包括了醉驾的概念。那么关于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,它们虽然均为酒后驾驶,但两者的区别可是差了几条街。

一、认定标准不同

两者认定的标准不一样,跟据《车辆驾驶人员血液、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》(GB19522-2004)以及相关法律规定:

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≥20mg/100mL,<80mg/100mL的,是饮酒驾驶

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≥80mg/100mL的,是醉酒驾驶

二、行为性质不同

饮酒驾驶:违反了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,属于违法行为,应受行政处罚。

醉酒驾驶:违反了《刑法》,属于犯罪行为,应受刑事处罚。

三、处罚措施不同

两者处罚的措施不同,根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和《刑法》的规定:

饮酒驾驶:记12分并暂扣6个月驾驶证,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。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,再次酒后驾驶的,处10日以下拘留,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,吊销驾驶证。

醉酒驾驶: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,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,并处罚金。

四、救济途径不同

由于两者受不同法律的规制,故救济途径也完全不同,根据《行政处罚法》和《刑事诉讼法》的规定:

饮酒驾驶:机动车驾驶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,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。

醉酒驾驶:机动车驾驶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较轻的,有权在刑事诉讼的侦查、审查起诉、审判阶段为自己辩解,以及自第一次接受讯问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,有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。

厘清了酒驾和醉驾的区别,再看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又分别是何方神圣。行拘和刑拘是不同的处罚措施?非也。乍一听都是拘留,但两者的区别可不只是差了几条街,这回可是差了好几个区。

一、性质不同

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,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,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育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。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性措施,是一种诉讼行为,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,本身不具有惩罚性。

二、法律根据不同

行政拘留是根据《行政处罚法》、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行政法律、法规而采用的。刑事拘留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用的。

三、适用对象不同

行政拘留适用于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。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。两者有着罪与非罪的界限。

四、羁押期限不同

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5日,针对饮酒驾驶,其最长期限是10日。刑事拘留对于一般现行犯、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期限是14日,对流窜作案、多次作案、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,而醉酒驾驶很少涉及到以上流多结的情形,实务中多数是刑拘7日后即变更为取保候审。


最后还要多说一句,有些人可能觉得只要不犯罪,行政处罚一下问题不大。笔者写此文的意图可不是让“老司机们”卡着醉驾的临界点,想着血液酒精含量不超过80mg/100mL就能开车上路,毕竟生命只有一次,要为自己负责啊!

分享: